个人简历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姓名: |
延西利 |
性别: |
男 |
民族: |
汉族 |
|
职称: |
教授 |
职务: |
|
评定时间: |
2002-11-27 |
教师属性: |
硕导,博导 |
办公电话: |
|
籍贯: |
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|
Email: |
xili.yan@chd.edu.cn |
QQ: |
|
办公室地址: |
南二环路中段 长安大学 交通科技大厦512室 |
学习经历 |
开始时间 |
结束时间 |
学校/研究单位 |
学历/学位/职位 |
1982-09-01 |
1986-07-04 |
西安公路学院 公路系 |
本科/学士 |
1986-11-06 |
1987-05-15 |
北京语言学院 出国部 |
法语学习 |
1987-06-16 |
1993-01-04 |
法国国立公共工程学院Ecole TPE(里昂大学联盟) |
研究生/硕士、博士 |
工作经历经历 |
开始时间 |
结束时间 |
工作单位 |
工作职责/职务 |
工作业绩 |
1993-03-01 |
1997-03-31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|
讲师、副教授 |
给研究生首开《材料流变学》课程
公路工程中心实验室主任 |
1997-04-22 |
1998-08-30 |
法国科学院 里昂土木工程部 |
访问学者 |
沥青的动力黏度研究 |
1998-09-07 |
1999-07-02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|
副教授,道路教研室副主任 |
讲授《路基路面工程》《材料流变学》课程 |
1999-07-04 |
2000-10-28 |
四川省眉山地区交通局 |
副局长,中组部、团中央“博士服务团”首批成员 |
科技教育,S106线一级公路建设 |
2000-11-01 |
2010-05-20 |
四川省交通厅 |
副总工程师,高速公路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 |
科技教育,设计文件
广巴高速公路建设 |
2010-06-01 |
|
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 |
教授,路面工程、材料流变学 |
教学与科研 |
科研项目 |
科研项目名称 |
科研项目等级 |
结项时间 |
来源 |
经费 |
ISS土壤稳定剂的路用性能研究 |
|
1996-12-26 |
长庆油田科研项目 |
10.0000 |
煤矸石材料在高等级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 |
厅局 |
1999-11-30 |
宁夏交通科技项目 |
18.0000 |
沥青与石料间的剪切粘附性及其流变特性的研究 |
教育部 |
2001-12-31 |
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|
15.0000 |
山区公路防排水评价方法与抗水灾评估指标的研究 |
省部 |
2007-05-12 |
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 |
160.0000 |
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技术研究 |
厅局 |
2008-07-04 |
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 |
12.0000 |
PS路面强力剂研发及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|
厅局 |
2008-07-04 |
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 |
16.0000 |
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抗车辙性能研究 |
厅局 |
2013-05-10 |
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 |
65.0000 |
新旧水泥路面板之间的动力响应研究 |
|
2013-12-30 |
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|
15.0000 |
沥青路面热再生改性技术的应用研究 |
厅局 |
2016-10-12 |
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 |
120.0000 |
国道317线甘孜段高原公路建设成套关键技术研究 |
厅局 |
2017-01-06 |
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 |
240.0000 |
奖励 |
项目名称 |
奖励类别 |
等级 |
获奖时间 |
备注 |
公路建设竣工文件计算机管理系统 |
四川省科学技术奖 |
三等 |
2004-04-12 |
第一完成人 |
山区公路防排水评价方法与抗水灾评估指标的研究 |
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|
三等 |
2010-05-12 |
第三完成人 |
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抗车辙性能研究 |
四川省公路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2016-08-12 |
第二完成人 |
基于沥青与石料界面剪切的黏塑性流变模型研究 |
陕西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|
三等 |
2017-03-25 |
第一完成人 |
ACMP沥青温拌性能的黏温曲线分析 |
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度优秀论文奖 |
二等 |
2017-12-15 |
第一完成人 |
发表文章 |
作者 |
年度 |
题目 |
刊物名 |
卷(期) |
页码 |
Di Benedetto Hervé, Yan Xili |
1992 |
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bituminous concrete |
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Rheology, Brussels (Belgium), 1992.8 |
|
|
Yan Xili, Di Benedetto Hervé |
1993 |
Caractéristiques mécaniques des enrobés au bitume et au bitume-polymère (Styrelf 13)-Utilisation de l’essai triaxial |
Bulletin de Liaison des Laboratoires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|
1993.9-10 (No.187) |
|
延西利 |
1994 |
沥青混合料的运动强化之实验特性 |
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|
1994(2) |
|
延西利 |
1994 |
计算机在土工材料的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|
交通与计算机 |
1994(4) |
|
延西利 |
1994 |
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的分析研究 |
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|
1994(3) |
|
Di Benedetto Hervé, Yan Xili. |
1994 |
Comportement mécanique des enrobés bitumineux et modélisation de la contrainte maximale |
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|
27(173) |
539-547 |
延西利,张争奇,扈惠敏 |
1995 |
沥青混合料的徐变与松弛实验及其流变特性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|
1995(Sup.1) |
|
延西利,扈惠敏,常小马 |
1995 |
路用颗粒性材料的压实评价方法 |
《跨世纪人才论中国交通》青年学术会议 |
1995.12 |
|
延西利,吕嵩巍,常小马 |
1996 |
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研究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|
1996(1) |
|
Yan Xili, Lu Songwei |
1997 |
Expérimentation et analyse des paramètres intrinsèques des enrobés bitumineux |
《Mechanical Tests for Bituminous Materials》,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RILEM Symposium |
1997.5 |
|
延西利,吕嵩巍,陶家朴 |
1997 |
沥青混合料内在参数的实验研究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|
1997(3) |
|
姚爱玲,延西利,梁春雨,杨仁强 |
1998 |
ISS土壤稳定剂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|
1998(1) |
|
Yan Xili, Liang Chunyu |
1998 |
New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behaviour between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 |
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ad & Airfield Pavement Technology |
1998.4 |
|
延西利、李满仓、吴跃东 |
1998 |
沥青材料的动力粘度测试及流变模型 |
石油沥青 |
1998(4) |
21-25 |
延西利,扈惠敏,张登良 |
1999 |
沥青混合料线性流变模型的数值模拟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|
1999(1) |
|
延西利,马凤槐,李满仓,吴跃东 |
1999 |
超常温下沥青材料的动力粘性研究 |
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|
1999(3) |
|
延西利 |
2000 |
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西欧公路美学 |
中国交通报 |
2000年2月1日 |
|
陈顺福,韩东萍,延西利 |
2000 |
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|
国外公路 |
2000(6) |
|
景宏君,曹俊武,延西利 |
2000 |
法国透水性沥青路面(BBDr) |
公路 |
2000(8) |
|
延西利 |
2001 |
关于沥青路面设计的一些理念问题 |
第四届全国道桥工程学术研讨会 |
2001.8 |
|
延西利,梁春雨 |
2001 |
沥青与石料间的剪切粘附性研究 |
中国公路学报 |
2001, 14(4) |
|
景宏君,延西利 |
2001 |
公路技术评价方法 |
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|
2001(4) |
|
延西利,封晨辉,梁春雨 |
2002 |
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比较 |
长安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 |
2002,22(5) |
|
延西利 |
2002 |
国产重交沥青高速路上过招 |
现代交通 |
2002(6) |
|
延西利 |
2003 |
从法国改性沥青技术谈改性沥青材料应用 |
2003中国国际沥青研讨会 |
2003.4.17-18 |
|
延西利 |
2003 |
关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对策的思考 |
2003年四川省交通系统科技教育论文集 |
2004.3 |
|
延西利 |
2004 |
高速公路养护新主张 |
四川交通 |
2004(2a) |
|
延西利 |
2004 |
使用改性沥青应走出误区。 |
中国交通报 |
2004.01.19(B7) |
|
延西利,赵飞舟,向可明 |
2004 |
路面养护维修实用技术 |
西南公路 |
2004(2) |
|
延西利,金晓晴,李金永 |
2005 |
LB冷拌冷铺沥青及其路面修补技术研究 |
公路 |
2005(8) |
|
冯亘,延西利 |
2005 |
超速布控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|
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 |
2005.10 |
|
延西利,李金永 |
2006 |
LB沥青混合料的路面修补技术工艺 |
中国道路沥青 |
2006(2) |
|
刘铁山,延西利,韩森 |
2006 |
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|
公路 |
2006.7 |
|
延西利,何进才,金晓晴 |
2006 |
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及试验方法探讨 |
交通标准化 |
2006(9) |
|
刘铁山,延西利,韩森 |
2007 |
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综合评述 |
交通标准化 |
2007(10) |
80-82 |
刘铁山,延西利,韩森 |
2007 |
基于沥青膜厚度的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研究 |
中外公路 |
27(6) |
|
尹利华,延西利,陈晓瑛 |
2008 |
沥青材料感温性与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关系研究 |
公路交通科技 |
2008(1) |
|
刘铁山,延西利,韩森,廖知勇 |
2008 |
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|
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技术大会 |
2008.4 |
|
延西利,陶向东,丁楚志 |
2008 |
改性技术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|
2008中国西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流会 |
2008.4 |
|
延西利,王茂奎,丁楚志 |
2008 |
PS路面强力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研究 |
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 |
2008.6 |
|
丁楚志,延西利 |
2009 |
PS路面强力剂的路用性能研究 |
公路 |
2009(12) |
|
延西利,易守春 |
2010 |
现代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之进展 |
第五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 |
2010.4 |
155-159 |
Yan Xili, Li Xumei, Yang Jiuming |
2012 |
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White to Black Pavement Structure |
The third ISA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|
2012.5.23-25 |
|
马志新,延喜乐,金晓晴,延西利 |
2012 |
低温强力剂CSS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|
公路交通科技:应用技术版 |
2012(11) |
204-208 |
李杨中,刘铁山,延西利,韩 森 |
2012 |
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|
交通标准化 |
2012(24) |
136-139 |
刘铁山,延西利,韩 森 |
2013 |
基于正交设计的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耐疲劳性能研究 |
公路与汽运 |
2013(3) |
93-95 |
乔 峰,丁楚志,延西利 |
2013 |
基于2种改性技术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|
公路交通科技:应用技术版 |
2013(11) |
66-68 |
延西利,李绪梅,孙 毅,徐 达 |
2013 |
基于傅立叶导热定律的沥青混合料热传导试验 |
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|
2013,13(6) |
1-6 |
延西利,梁春雨,艾 涛,安舒文 |
2014 |
基于沥青与石料界面剪切的黏塑性流变模型研究 |
土木工程学报 |
2014,47(2) |
136-144 |
傅 珍,延西利,蔡 婷,马 锋 |
2014 |
沥青组分对粘附性能影响的灰关联分析 |
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|
2014,36(1) |
68-73 |
常 利,艾 涛,延西利,吕 霖,杨慧成 |
2014 |
地聚合物水泥路面快速修补材料性能研究 |
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|
2014,36(5) |
49-54 |
傅 珍,延西利,蔡 婷,马 锋 |
2014 |
沥青组分与黏度的灰关联度分析 |
郑州大学学报:工学版 |
2014(3) |
102-105 |
傅 珍,延西利,蔡 婷,马 峰,汪林兵 |
2014 |
三角形坐标系下沥青组分与粘度、粘附性关系 |
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|
2014,14(3) |
1-7 |
YAN Xili , JIN Xiaoqing, LI Wei, et al |
2014 |
The Effect of Modifying Technologies on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|
Proceedings of the 14th 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(ASCE) |
2014.7.4-7 |
|
延西利,张世平,白 伟,郑 涛 |
2014 |
沥青路面温度场的热量分析研究 |
公路交通科技 |
2014,31(8) |
7-12 |
延西利,樊延刚,李新波,田辉黎,王芳芳 |
2014 |
水泥路面板芯样的压缩试验及流变特性 |
中国公路学报 |
2014, 27(9) |
1-9 |
延西利,雍黎明,延梦璐,王利娟,蒋万星 |
2015 |
ACMP沥青温拌性能的黏温曲线分析 |
中国公路学报 |
2015,28(8) |
1-7 |
延西利,李新波,延凯凯,樊延刚,盛燕萍 |
2015 |
基于压缩试验的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取值法 |
长安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 |
2015, 35(4) |
1-7 |
延西利,艾 涛,黄爱民,郭 超 |
2015 |
白加黑路面结构的粘结与防裂力学分析计算 |
中外公路 |
2015,35(6) |
57-60 |
延西利,张世平,李 艳,胡小园 |
2016 |
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全厚式实测分析 |
长安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 |
2016,36(1) |
1-7 |
延西利,田辉黎,延喜乐,游庆龙,艾 涛 |
2016 |
沥青混合料的变速拌和功率测试与流变模型 |
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|
2016, 16(3) |
1-7 |
延西利, 艾 涛, 游庆龙, 张祎茹, 王利娟 |
2016 |
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热传导试验特性 |
长安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 |
2016, 36(5) |
1-7 |
延西利, 陈四来, 安舒文, 李 昂, 张 青 |
2017 |
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与难易系数 |
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|
,2017, 17(1) |
11-19 |
专著 |
作者 |
书名 |
出版社 |
出版年份 |
延西利 |
道路材料流变学 |
人民交通出版社 |
2019 |
专利 |
作者 |
名称 |
专利类型 |
专利编号 |
出版年份 |
延西利,李金永,文旭,姜兴彬,张龙 |
路面强力剂 |
发明专利 |
ZL 2008 1 0044903.4 |
2008 |
延西利,李金永,金晓晴,张龙,文旭,姜兴彬 |
沥青热再生改性剂 |
发明专利 |
ZL 2010 1 0120726.0 |
2010 |
延西利,张世平,郑涛,肖锋,徐达,白伟,田辉黎 |
一种沥青混合料热传导试验装置 |
使用新型技术专利 |
ZL 2014 2 0112885.X |
2014 |
延西利,田辉黎,李昂,孙宇澄,尚丽君 |
一种沥青混合料变速拌和及功率测试装置 |
使用新型技术专利 |
ZL 2015 2 0357293.9 |
2015 |
延西利,张青 |
一种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装置 |
使用新型技术专利 |
ZL 2014 2 0843623.0 |
2014 |
从事工作 |
教学:路基路面工程,沥青路面,道路工程,沥青与沥青混合料,流变学理论
科研:路基路面工程,沥青与改性沥青,道路材料流变学及本构理论
|
研究领域及方向 |
路基路面工程,沥青与沥青混合料,道路材料流变学及本构理论
|
主讲课程 |
路基路面工程,沥青路面,沥青与沥青混合料,流变学理论
|
备注 |
系统导入数据。
|
|